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090301)土壤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07-09-0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知体全面发展,并从事本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勤奋创业的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及一定的组织才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培养从事土壤学教学、科研及农业资源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博士生具有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恳务实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具备坚实宽广的土壤学基础理论,并对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及地球有较广泛的知识,系统深入地了解土壤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地从事野外和实验室工作,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能组织土壤学基础研究活动和土壤管理与农业发展项目。

3.身体健康

授予农学博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1.土壤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控

3.土壤养分化学与调控

4.土壤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学位课(12学分)和选修课(4学分),总学分16学分。

1.学位课:(12学分)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40学时 2学分 1

(2)外国语 240学时 5学分 1

(3)土壤与环境科学研究进展 40学时 2学分 1

(4)资源环境学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2.选修课:(任选2门,4学分)

(1)土地资源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2)土壤环境评价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3)土壤养分化学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4)养分资源管理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5)土壤生态学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6)土壤肥力学专题 40学时 2学分 1

(7)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研究进展 40学时 2学分 1

(8)其它

鼓励博士生跨专业选读相邻学科的高级课程。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至少两门本学科硕士必修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算学分。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校内外同行专家担任,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必要时聘请相关领域的校外知名专家参与指导。

2.博士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

3.博士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必修课,并取得学分。同时,结合学科方向及研究所需选修若干门选修课。鼓励博士生打破学科界限,选学更为宽广的科学技术领域课程。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图书资料、一定的专业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本学科具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重性,因而学术性和应用性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可有所差异。

5.博士生必须参加学术活动。鼓励博士生在学期间向本学科重要学术会议提交研究论文;导师和学科应创造条件资助博十生出席学术会议。

6.在第二学期由学科点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合格且通过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者,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

六、考核方式

1.博士生课程以读书报告为主要考核形式,报告要达到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水平。

2.第一学年年度考核在第二学期初进行,重点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情况,按一定比例评出“品学兼优研究生”。

3.中期考核:在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进行。学科点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准备情况及已达到的学术水平等进行综合检查与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

4.博士水平考试:博士生在通过中期考核后,申请论文答辩以前需进行博士水平综合考试,以全面考核其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综合考试包括专业外语和综合专业素质(含盖3-4门专业课),考试形式为笔试,学科点组成水平考试小组进行统一命题,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的,则不能申请博士论文答辩。

5.毕业考核: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工作情况作出评价,已完成培养计划并取得学科点规定学分者方可毕业申请博士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博士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并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撑。研究生在完成约一年的课程学习任务后,经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写出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开题报告,在学科内进行审议,必要时邀请校外有关专家审议。鼓励开展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工作。开题报告通过后,送校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要尽快拟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在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研究生应定期作阶段性总结,以科学研究进展报告的形式在学科内交流检查。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实验与研究工作后,写出系统而规范的学位论文报告,送导师及指导小组审阅,修改定稿后申请答辩。答辩前,博士论文应席送审校外专家和校内同行专家,进行评审。经导师推荐,由学科组决定答辩委员会委员名单。导师参与答辩会,但不作为答辩委员。校外同行专家应占答辩委员多数。答辩秘书(中级职称以上)由学科统一安排。

答辩采用报告及即席答辩制。答辩报告应采用学术交流会报告形式,鼓励研究生运用先进的报告手段。学位论文质量由答辩委员会进行评议,并着重指出其创新之处。

博士生在授予学位前必须至少有2篇论文(主要内容与学位论文有关)被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其中1篇被SCI收录。博士生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由学科组给予奖励。

九.思想政治工作

院系、学科组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有专人负责。建立与健全研究生培养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研究会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和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强调导师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研究生要积极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和时事学习,参加公益劳动。自觉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成长为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的说明与教学内容

按学位条例及《河北农大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博士生的课程包括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外语课,要求修满足16学分以上。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原理

博士生应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辩证思维与自然科学为主题”选读有关马列主义原著,精读《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生教材,较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由此来指导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此课为学科必修学位课。

2.外国语课:

第一外国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第一外国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研究并能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第一外国语的学习应在原著基础上,扩大文献阅读数量并注重写作能力和听力的训练。第一国外语考试由外语老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组主持进行,且在第一学期内完成。此课为学科必修学位课。

3.土壤与环境科学专题

主要介绍土壤与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与环境科学简要原理;系统学方法与技术;地球系统各组成要素;人与生物圈;全球环境与全球变化等。此课为专业必修学位课。

4.资源与环境专题

主要介绍21世纪资源与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内容,最新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技术和手段,介绍当今世纪现代土壤资源与环境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动态与研究进展等。

5.土地资源专题

主要介绍土壤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为土壤与土地资源特征、行为特点,土地资产性与资源性互作关系;土地系统研究方法论,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理论与实践,土地资源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等。(许皞教授)。此课为选修课程。

6.土壤环境评价专题

主要介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监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为土壤环境质量与环境安全标准,土壤环境现状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标准与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刘树庆教授)。此课为选修课程。

7.土壤养分化学专题

主要介绍土壤养分化学与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为土壤N、P、K、S、Ca、Mg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植物吸收、营养作用迁移转化规律与调控、土壤养分营养诊断与障碍因子分析,土壤养分平衡与平衡施肥技术,施肥与土壤环境质量等。(刘建玲教授)。此课为选修课程。

8.养分资源利用与管理专题

主要介绍养分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养分资源概念种类、特征,阐明农田—转化加工—营养—环境体系中养分分区环境规律与平衡特征: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与途径,介绍国内外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利用的研究动态等。(马文奇教授)。此课为选修课程。

9.土壤生态学题

主要介绍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主要内容有:土壤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与碎屑食物网、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土壤生态学研究新技术等。此课为选修课。

10.土壤肥力专题

主要介绍土壤肥力机制和肥力调控的研究现大辩论及进展。主要内容有:土壤肥力退化机理、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新型耕作制下的土壤肥力演变与土壤管理问题、土壤改良新技术。此课为选修课程。

11.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进展

主要介绍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有高新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研究动态及其在农业和土壤资源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等。

附表1:土壤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教师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学位课必修

60

3

1

人文学院

外国语

学位课必修

100

5

1

外语学院

资源与环境专题

学位课

必修专业课

40

2

1

许皞等

土壤与环境科学专题

学位课

必修专业课

40

2

1

刘树庆等

小计

12

土地资源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1

许皞

土壤环境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1

刘树庆

土壤养分化学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1

刘建玲

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1

马文奇

土壤生态学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1

张桂银

土壤肥力与肥料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1

李博文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研究进展

专业选修

40

2

1

许皞等

其它

40

2

1

注:任选2门,80学时4学分,方向限选